浙江省“五化”行动,为疫后农贸市场发展点亮“明灯”

浙江省“五化”行动助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今年7月初,浙江省“五化”行动(《浙江省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五化”提升行动方案》)在经历将近半年时间的预备中,终于解开了面纱。“五化”行动的出台,如一阵春风滋润着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也像一盏明灯,为疫后的农贸市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五化”行动提出:到2021年6月底,浙江将有不少于200家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达到“五化”标准。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举办前,全省五星级、四星级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要实现“五化”达标全覆盖,全省80%以上的城区三星级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要达到“五化”标准。
 

    那么,何谓“五化”标准呢?主要包括:实现市场“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和“规范化”五项指标。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五化”行动看似只有简简单单15个字,但对于农贸市场来说,这15个字就是实现自我高要求的指导方针。仔细思量,会发现“五化”行动,与现阶段非常火的“新零售”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零售”的突出关键词有:购物体验、线上线下结合、大数据、智能化、个性定制、场景搭建等等。

    在这些关键词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五化”行动的影子。某种层面上,“五化”行动是对农贸市场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零售”要求。

    那么,农贸市场该如何来打造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的市场?
 

如何打造“五化”农贸市场?


    这些年,浙江省众多农贸市场在默默践行着升级改造的市场标准,积累了不少改造实战经验,早已为“五化”行动铺开了“序曲”。

    但是,在落后老旧农贸市场依然存留和改造后农贸市场还在摸索前进的阶段,如何实现农贸市场全面升级,贴合“五化”行动的目标,还需要做具体的规划。
 

1、农贸市场便利化行动:

让老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轻省


    一日三餐之“食”是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农贸市场作为民生菜篮子工程的重要载体,也因为物美价廉产品齐全,一度成为老百姓买菜的不二场所。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老旧农贸市场的体量和网点分布数量已经不能适应老百姓的买菜需求。

    首先,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越发宝贵。“便利”在一定程度意味着“节约时间”。例如,网购因为便利性特点,得以爆发式增长,归其根源是消费者对“便利化”购物的需求。

    对于农贸市场来说,要实现便利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农贸市场网点布局合理,以社区为单位,响应民生菜篮子需求;市场业态多元创新,加入各类便民业态,并实现食材“一站式购齐”;紧跟时代需求,实现食材网络下单和宅配等;公厕、停车场、公交站、咨询服务台、就餐休息区、投诉建议渠道等等设施设备也需实现便利化。
 

    让老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轻松,是探索农贸市场便利化根本动力。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三卫金叶农贸市场的早餐业态

 

2、农贸市场智慧化行动:

用数据驱动科学合理的供应链格局


    大多农贸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户销售方式还停留在凭经验来主导进货品种和数量的初级阶段,相比于盒马、永辉等数字化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低效落后。

    而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正致力于解决这一痛点。
 

    通过智慧系统和智能终端电子秤的切入,精准实现热销产品和每天销售产品数量、排名等数字化分析,帮助商户做好进货参考,通过大数据,实现科学合理的供需交易,减少损耗和供需不对称,从而提高商户和市场效益。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另外,农贸市场智慧化系统,还可以有效监测每天的市场客流量和不同阶段的客流走势,为市场调整经验策略、活动策划提供了数据指导,让市场运营管理更科学、轻省。

    当然,农贸市场的智慧化还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满意的购物体验,智慧支付之余,电子秤会打印出智慧溯源小票,不仅有购买的食材名称、数量,还能实现有效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农贸市场全面推行智能电子秤,实现数据收集

 

3、农贸市场人性化行动:

人性化服务涉及“两个重点”


    农贸市场要实现人性化,包括如何服务好消费者和服务好商户“两个重点”。

    对消费者来说,农贸市场最大的人性化,就是把控好产品品质和服务端。

    通过打造软硬件优良的购物环境、多元业态一站式购齐、设立食品安全检测室、食安检测和价格公示、商户微笑待客、公平秤复秤、设立服务台处理投诉和意见、提供线上下单配送到家等人性化服务,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省心。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农贸市场设立的食品安全检测室


    对商户来说,农贸市场对商户人性化服务也必不可少。商户是市场的内核元素之一,商户好,市场才能好;商户好,消费者才能好。

    由于大多数商户文化水平局限,市场对商户进行营销培训和新零售培育、提高商户职业能力、深入沟通他们的生活状况、组织“商户之家”等等。

    这些暖心的举动,会让商户更珍惜经营的一方天地,也是市场人性化的体现。商户没有了后顾之忧,更愿意在经营上配合市场,与市场共进共赢,间接带动商户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三卫金叶市场管理人员开业前对经营户进行培训


4、农贸市场特色化行动:
成为传承“属地文化”的载体

“千篇一律”是商业形态的大忌,极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体验疲劳和厌倦心理。而因地制宜、千店千面,这是现代商业布局中的重要原则,符合当下个性化消费趋势。

农贸市场点多面广,如何才能形成不同的经营特色,是农贸市场保持活力的重点。

不同的市场定位打造出不同的市场特色。有的市场定位高端高品质农贸市场,有的市场以智慧农贸市场为主打特色,有的市场主打旅游特色农贸市场,有的市场规划以服务老年人为核心的农贸市场,有的市场打造符合年轻人需求的“网红市场”,有的市场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特色......

不同的属地文化也会成为农贸市场特色的重要构成。当地的特色食材和特色小吃,可以作为市场的特色经营项目进行突出标注。另外,从设计和软装层面,可以呈现农贸市场外在形象的特色化,也主要表现为对属地文化的有效传承。

相比于在双创背景下不断涌现出的新事物,从上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贸市场,因着接地气,成为传承属地文化特色的一扇“窗户”。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中江农贸市场展现杭城市井文化

 

5、农贸市场规范化行动:

菜篮子工程升级改造的“关键”


    90年代以来,我国农贸市场粗放式运营管理延续至今,成为制约传统农贸市场发展的一个痛点。

    市场管理粗放落后、缺乏专业的市场管理团队;消防、卫生、安全问题使得农贸市场近十年背了“脏乱差”的臭名;商户经营不规范,欺客、失信印象让年轻顾客不敢轻易踏足农贸市场。这也反映出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之紧迫性和必要性。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规范化管理的农贸市场,才能成功实现升级转型,重塑菜市场在年轻一代人,甚至世界人民眼中的良好形象。而缺乏规范化管理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是一个血淋淋的反面教材。

 

总结


    自第三轮农贸市场改造三年(2017-2019)以来,浙江省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其中《浙江省农贸市场星级文明规范标准》和《浙江省放心农贸市场考评标准》正以显著的成效,积极推进农贸市场软硬件建设,初步形成了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运营管理专业化长效机制。
 

农贸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2020年初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农贸市场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的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农贸市场作为民生工程,一定是围绕“老百姓”的切实需求和幸福满意度做升级优化的。

    2020年农贸市场“五化”行动的开展,既是适应现阶段消费需求趋势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不断努力的结果。